目前分類:教學拾穗 (5)

瀏覽方式: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

套公式,套出什麼樣的能力?

一如往常的作文課,有些剛學作文的孩子總會戒慎地每寫一段都拿來請示。「好,你可以寫最後一段了。」辛苦寫完前三段的女孩如釋重負,回座位三兩下疾筆書寫完成。「咦?你怎麼會寫這個?跟題目無關啊,而且跟前三段都沒有接上。」一篇遊記的結尾,他寫著:「我的座右銘就是:學習要專心一致……」女孩似乎不知錯在哪:「我每篇作文都這樣寫。」

才第二次來上課,第一次寫完整作文的三年級女孩,所謂的「每篇」想必是學校的了。問題是,他為什麼覺得每篇作文都得這樣結尾?是自己看了作文範本?還是學校老師或家長的意見?我想起小時候每每以令人啼笑皆非的「反攻大陸」作為結尾,沒想到現在還有人教孩子套公式。

然而,套公式的教法,多著呢!這學期新接了一堂國三考前作文班,是學校利用導師時間額外安排的加強課程。卻見在味覺相關的題目下,學生紛紛寫出明顯套公式的怪異句子。「為什麼這麼多食物都在嘴裡跳華爾滋?」我邊改編碎念「湯圓在嘴裡爆炸還可以理解,雞排怎麼爆炸?」整個班級超過三分之二的同學寫出大量相似的句子與文法,一看就心知肚明。下堂課詢問孩子,果然是導師從一年前就為他們做了作文特訓,把一堆六級分範文挖掉部分詞彙,變成填充題給他們填寫。於是乎,各式各樣未經消化與思考的句子就這樣充斥在學生作文中。

我只好花一些時間灌輸他們想拿高分不能套公式的觀念,套得不合邏輯更糟糕,「我不想拿高分,只要四級分就好。」有學生這樣回覆。沒錯,套公式雖拿不到高分,套得好卻也可能拿到不錯的分數,對不求高標的人來說很實用。但我們為什麼要學作文、考作文?難道是為了教出只會背誦、模仿、取巧的孩子嗎?

將眼光放遠一點吧寫作文時,必須在短時間內理解題目,運用自己所知的詞彙去發展成一篇架構完整、敘述流暢、表達情感與想法的文章,在在考驗著一個人的理解力、統整力、思考力、想像力、表達力、創造力……每一次寫作文,都是腦袋充分運作的時刻;每一次創作,都是一次從無到有的創造。當然,並非只有藉由作文才可以培養這些能力,但寫作卻是一項最簡單、可由一個人單獨完成的一套完整從思維到產出的訓練,使我們能教出能獨立思考、有創造性且具實踐力的人。

套裝公式,也許可以套出一個不壞的分數,但是會將孩子套成一個具備何種能力的大人呢?

文章標籤

貓小夜Cateven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平淡之中見真情

       猶記得國中的時候,我已是班上作文高手,文章除了在校刊、中市青年刊登,每一篇作文也都是八九十的高分族群。直到有一次,一篇「海的聯想」,只得了七十八分,見老師評語,只寫了「描述真美,但辭溢乎情,內容空洞」。

我心裡不解,海是我最喜歡的,所以一看到題目就文思泉湧,把腦海中所想到的,熟悉的大海、幻想中的海及海的神話,都塞了進去,內容應該算豐富,為何老師會說空洞?而且文字也雕琢的十分美麗,為何只拿了很普通的分數?

這個道理我在很多年之後,才漸漸理解。

一篇好文章為什麼能感動人?為什麼得以留存?從來就不是因為文字的美麗,當然一篇文章精雕細琢,我們也會給予讚賞,但若缺少了動人的真情,那麼也只是一尊沒有靈魂的洋娃娃──它依然很美,但不是人。

這次作文比賽評選時我面對著這樣的難關,有的孩子文字超齡,描摹功夫細膩,真的很值得讚賞,然而真正感動我的卻是樸實平淡,但真情洋溢的文章。如果是你,要怎麼選擇?在一般的文學獎裡,或許會選擇那些詞彙優美的文章,以至於我們在生活中經常看到有著華麗表面,但曖昧模糊,你努力想要理解卻十分有「隔」的文章。而且這種趨勢持續影響著我們,小說、電影……華麗而灑狗血的故事越多,真情也離我們越來越遠了。

回歸文學本質,在基本工都已具備的幾篇文章中,我選出了自己心目中的第一名,它也許看起來簡單樸實些,但作者的感情真切,容易理解,甚至能引發我們回憶自己的經驗,使閱讀充滿感受。

希望藉由這次的比賽,孩子可以學到,脫去華麗的外衣,用自己的真心見人,才足以成就一篇能打動人心的好文章。

註: 本篇為作文比賽評審的話

文章標籤

貓小夜Cateven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來一趟豐富的閱讀之旅

  閱讀就像旅行,沒有出發就不會抵達目的地。當我們旅行時期待的是什麼?趣味、休閒、欣賞風景、增廣見聞、了解異國異地的文化及風土民情?知道嗎,有些人甚至會藉由一趟旅程重新思考了自己的人生,閱讀也是如此。

輕鬆休閒的書像一趟散步,嚴肅深刻的書是一場深度旅遊。班級閱讀像團體旅遊,父母帶領是親子旅行,而讓孩子自己去尋找、探索,則是一趟自助旅行。在孩子尚小的時候非常需要大人們的陪伴與帶領,就像你也不會讓幼童一個人旅行,在這樣的引導下,讓孩子慢慢學會有效閱讀,體會閱讀樂趣,而不是應付功課。

隨手拿起一本書,你會怎麼去遊歷它?就像旅行一樣,你可以說走就走隨意瀏覽,也可以事先了解背景(序文簡介)做足功課再上路,有時候讀完再去思考探索自己所不能通徹的部分。

傳統的閱讀帶領經常著重在文本的理解與結構分析,甚至連主旨都是大人教給小孩,而不是讓孩子自己發現。如果想要將一本書帶來的效益發揮極致,來一趟豐富的閱讀之旅,別忘了有計畫的閱讀步驟:理解、統整、思考、評鑑。

在第一步理解故事之後,不是直接要求心得感想,而是能先統整--藉由心智圖、活動或遊戲設計反覆地整理分析故事結構與相關人事物等背景;再行思考,為什麼故事會這樣發展(因果)?作者的用意為何(主旨)?他表達的成不成功(技巧)?如果中間的轉折不這樣發展,會有什麼其他可能(關鍵)?故事會怎麼延續?(聯想),讓孩子進一步從討論中進行思考與創造。最後,才是提出自己的心得感想,甚至是給予評鑑。

而從閱讀之中找到與自己生活相應的部分,引伸出自己的創作,就是另一個旅行的開端了。

 

文章標籤

貓小夜Cateven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打開書,用閱讀探索世界

  父親是個愛書人,家中隨處可以撿到書,耳濡目染之下,我從小便習慣隨手捧一本書打發時間。從童書開始,繪本、少年小說……童書看完了,便自然而然伸手向父親的藏書,那些厚厚重重的、大人看的文學作品。國中龐大的課業壓力下,課外書反而成為我抒解壓力的天堂,學校附近的公立圖書館是最大的養份庫,此時我大量閱讀世界經典名著,從最初的一知半解到茅塞頓悟,從理解認同到質疑反思,開啟了建構自我內在的歷程。

閱讀在我的人生中佔有極重要的地位,但之所以能養成閱讀的習慣只有一個原因:環境。如果小時候隨手可得的不是書而是玩具、糖果或者電動,想必人生會完全不一樣吧!

如今,帶領孩子進行閱讀與摸索的歷程更是一種美好體驗,我喜歡孩子們閱讀了一本好書後,搶著對我訴說他在書裡的發現;這樣的孩子已經領略到閱讀的美好,未來書本必將陪伴他一輩子。然而也常常有家長憂心的和我討論孩子不愛看書,閱讀偏食,或是不會思考的問題(真希望世上有魔法可以一揮就改變孩子)。其實,最重要的是閱讀習慣的養成,對書種的偏好自然會隨著成長而改變或擴大;即使雜食也有好處,讀到壞書也不見得是壞事,讀多了品味提升自然會去蕪存菁;培養閱讀習慣之後,能愛上閱讀,其他方面自然而然會慢慢改變,知識的累積、觀點的理解、視野的擴張、思考的反芻……因為閱讀,本來就不是只有閱讀,而是一種探索世界的方式。

閱讀素養的意義在理解、建構、學習、討論,獲得樂趣,其實也正是我們可以從閱讀中獲得的,如果只能做到一部份,那是因為還沒有進行後續的動作,而這部分我相信即使沒有大人的引導,一個喜歡閱讀的孩子依然可以隨年齡增長陸續體會(幼年的我便是如此)。當然,有良好的有閱讀及討論環境,有大人的陪伴與帶領,孩子可以變化得更快,但這種陪伴絕對不是考試或背誦,不妨將自己當成跟孩子一樣的讀者,與他討論分享自己所看見的書中世界,同時鼓勵他說出自己的看法,除了對文本的理解須正確外,其他衍生或反思的想法都沒有對錯,只要是孩子出自內心的體會都值得讚賞。

無論是單純的語言能力進步或是被書籍內容啟發的智識,一點一滴的小發現會讓孩子體會閱讀的樂趣,閱讀可以是一種輕鬆愉快的經驗,而不是嚴肅的學習,而美好的經驗才能夠讓我們愛上閱讀,體會書本帶來的幸福。

 

文章標籤

貓小夜Cateven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寫作,需要跟時間賽跑嗎?

 

  六點十五分,已下課的同學陸續離開,一位家長站在作文班門口探頭張望,「小玲還沒有寫好,妳要不要進來等?」小玲媽媽的臉立即垮了下來。

    班內人不多,入門後的小玲媽媽叨叨絮絮了起來。原來,文筆流暢的小玲會來到作文班,正因為她是個無法在課堂上準時完成文章的孩子。「之前老師選她去參加作文比賽,也是沒有寫完。」對孩子滿懷期待,卻遇到這樣的結果,失望之心可想而知。

    在這個新開的班上,小玲是文筆最流暢的一位,卻也是寫得最慢的一位,但她不像其他寫得慢的孩子是因為邊寫邊聊天,她一直是默默寫作,有不會的字乖乖查字典,從不發問,有時候見她發呆,我得主動詢問,她才會提出問題。

    下課後改坐大廳位置的小玲一定聽到了大人的議論紛紛,卻恍若未聞繼續努力的埋頭苦幹,以她一貫速度慢慢的刻字--她寫字真的是用刻的,一筆一畫端正整齊。

    她終於寫完了。「她很穩定呢!時間到了還是慢慢寫,把字寫得這麼漂亮。」「唉!」小玲媽媽又嘆了一口氣,我是讚美孩子的性情,她卻彷彿見不得人似的拉著小玲走了。寫字慢,動作慢,思慮也慢的小玲,跟媽媽真像是慢郎中遇上急驚風。

    無獨有偶,另一個班上也有一位總是寫不完的男孩子,不過他的問題不大一樣。「稿紙快寫滿了,差不多了吧!」阿諒皺起眉頭,「沒有,我才寫到第二段。」看他一直馬不停蹄的振筆書寫,還以為沒問題呢!拿起稿紙一看,怎麼寫了快滿一張稿紙,卻還沒有提到主題?「我怕沒東西寫……」所以每件事都很詳細的刻劃,如果他要按照大綱的架構寫完,大概還需要一小時吧!

    教室外已經等了快一個小時的阿諒媽媽憂心張望,算一下阿諒已經花了兩個小時寫作卻還寫不完。於是我讓他別寫了,因為字數已經達到要求,如果想寫完就回家寫吧!孩子垂頭喪氣的走出教室,立刻投入媽媽的懷裡。媽媽抱著他憐惜的說,他就是這樣,只要考作文都來不及完成而拿到很低的分數。

    小玲與阿諒,兩個孩子的文筆都不差,卻都敗在時間上。寫作,時間到底重不重要呢?若不是為了考試與比賽,創作時間的長短一點都不重要,司馬遷的史記寫了十八年,曹雪芹的紅樓夢也寫了十餘年,賈島會為了一個用字推敲半天,多少作家為了寫一本滿意的作品,而以「年」為單位去創作。有的人寫得快,行雲流水片刻即出,是才華洋溢的表現;有的人寫得慢,修潤刻劃細心推敲,是認真負責的創作。足見寫作時間的長短跟是否能寫出一片好文章並不相關。

    那麼,為什麼要限制孩子在時間內完成文章?回顧人生,即使沒有作文的考試與比賽,社會上仍舊有很多事情要求你在限時內寫完,學生的作業報告,企業的專案、活動的時程規劃,記者的稿件、會計的結算……如果說,孩子學習寫文章不是在培養作家,而是在培養短時間內理解、整合、構思、執行的能力,那麼對時間的管理也是一項必須的技能。

然而對一個尚在學習中的孩子,過多的時間壓力卻可能造成他的退縮與恐懼--年級越高,放棄作文的孩子越多,必須花更多的耐心與勸告,卻仍不見得能有效鼓勵到他。我告訴小玲,以後等妳寫完再打電話請媽媽來接,慢慢寫沒關係,先把文章寫好再調整寫作速度,一次比上一次快個兩分鐘,很快就能解決時間問題了。而阿諒,因為他的問題其實是想得太多,所以我要求他每隔幾行讓我檢查一下,有沒有必要再發展下去,或是可以換段書寫了。等他習慣了寫作的節奏,熟悉什麼時候停止,什麼時候轉換段落,就會改善這種狀況。

一個孩子無法在時間內完成文章,原因有很多。有的是因為不專心、愛聊天,這種孩子就得一直叮嚀他注意時間,我成為報時器就是這個原因;有的孩子寫字慢,思慮慢,這種孩子只能慢慢進步,因為不大可能上次花九十分鐘,這次馬上就變成只花五十分鐘;有的孩子是一時的,因為對題目無法掌握,導致這次比較慢,下次遇到有感觸的題目就能正常了。這種孩子反而要多練習書寫不同的題型,讓他在面對不同的題目都能有正常表現;沒有辦法掌控結構的,就得隨時注意他的書寫進度,幫他決定何時停筆。但面對已經放棄了,無論怎麼黑臉要求白臉鼓勵,至多只能讓他提筆寫個兩三行,時間到他就交卷不願多寫,必須花很多時間重新建構他的信心,那才是最困難的。

然而,對我而言,寫作教育之所以迷人,原因之一正是這種陪著不同的孩子解決他的問題的成就感啊!

 

文章標籤

貓小夜Cateven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Close

您尚未登入,將以訪客身份留言。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

請輸入暱稱 (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)

請輸入標題 (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)

請輸入內容 (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)

reload

請輸入左方認證碼:

看不懂,換張圖

請輸入驗證碼